研究进展

《自然》杂志报道了江陆斌课题组对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的研究

  
    2月27日凌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Two conserved epigenetic regulators prevent healthy ageing(两个保守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妨碍健康衰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蔡时青研究组合作完成。 

 
       衰老是生物体随时间推移各项生理功能逐渐退化,最后死亡的生理过程;衰老也是一些慢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氏症、癌症、糖尿病最大的风险因素。健康长寿是人类美好梦想。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有上百个基因可以延长寿命,对长寿的生物学机理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延长寿命应以延缓老化,保持健康的行为和认知能力为前提,最近研究表明延长寿命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的行为能力和认知功能退化。因此,如何实现老年人口健康地衰老,减少失智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是亟待解决的,也是极具挑战的重要问题。 
 
       江陆斌研究员自2012年建立实验室以来,致力于低等真核生物表观遗传学研究,通过表观遗传学研究手段在疟疾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了多个重要突破。不但首创了单细胞真核寄生虫表观遗传基因编辑技术(Xiao et. al. PNAS, 2019a),而且发现了组蛋白甲基化酶(Jiang et. al. Nature, 2013)与DNA解旋酶PfRecQ1(Li et. al. PNAS, 2019b)是恶性疟原虫逃避人体免疫反应的关键表观遗传调控因子。而蔡时青研究组前期工作阐明了长寿基因不一定延缓衰老过程中动物的行为退化,发现提高神经递质可改善老年动物行为能力(Yin et. 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4),老年时期神经递质神质功能不同是在个体之间存在衰老速度差异的重要原因(Yin et. al. Nature, 2017)。两个研究组通过合作,结合秀丽隐杆线虫、小鼠和人类大脑基因表达数据库多种模式动物寻找抗衰老靶标基因,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

        通过多种模式动物,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层面解析衰老的调控机制,揭示了新的神经系统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阐明了BAZ2B在认知衰老中的作用,发现了BAZ2B这一全新的抗衰老靶点,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作用靶标。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在衰老的大脑环境下,理解大脑衰老的调控机制对于防治这些脑疾病至关重要。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改善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提供线索,而且还为老年性疾病的干预方法开发提供方向。因此该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并具有潜在的转化价值。 蔡时青课题组博士研究生袁洁、常思源、刘至洋和江陆斌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尹世刚、程秀为并列第一作者;蔡时青和江陆斌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37-y 
 
 图注(A)BAZ2B和EHMT1在衰老大脑中的表达水平(来自两个不同数据库的结果)。(B)BAZ2B和EHMT1的表达量与阿尔兹海默氏症病情正相关。(C)年轻和年老的WT、Baz2b+/-和Baz2b-/-小鼠的体重。(D)年轻和年老的野生型(WT), Baz2b杂合(Baz2b+/-), Baz2b敲除(Baz2b-/-)小鼠在新位置识别测试中的差异指数。(E)表观遗传因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和衰老工作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