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进展

钟劲课题组建立了新型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复制子

  

 2017年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钟劲课题组的研究论文“Novel stable Ebola virus minigenome replicon reveals remarkable stability of the viral genome”。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严重的出血热且病死率极高,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截至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药物或疫苗得到批准,因此必须加深对该病毒的研究。然而,由于能研究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非常稀少,使得该病毒的研究进程受到了阻碍。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minigenome)系统的建立让很多科研人员有机会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中对其进行研究。可是,这个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需要将六个质粒同时转入一个细胞,因此需要非常高的转染效率和精确的质粒配比;二是这个系统只能实现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瞬时的复制和转录。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毒性肝炎研究组博士后陶万银和博士研究生甘天喻在钟劲研究员的指导下,构建了一种新型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复制子细胞模型。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可以在表达四种病毒蛋白(NP,VP35,VP30和L)的细胞中保持数个月的稳定复制和转录。通过比较该复制子系统和之前建立的瞬时转染的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系统发现,瞬时转染的迷你基因组系统的复制水平很低,其反映的主要是病毒的转录步骤。相反稳定复制子系统中有更强的病毒基因组复制,是一个能更好模拟埃博拉病毒复制的细胞模型,也为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研究EBOV复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替代工具。 

  利用该复制子模型,该项工作还探索了干扰素和RNA干扰对埃博拉病毒复制的效果。发现干扰素治疗或RNA干扰不能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的复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埃博拉病毒迷你基因组vRNA形成的核糖核蛋白(vRNP)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为探索埃博拉病毒长期存在于治愈病人的组织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埃博拉病毒疫情防控应急项目的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http://jvi.asm.org/content/early/2017/08/31/JVI.01316-17.full.pdf+html 

图. 具有稳定复制和转录能力的EBOV minigenome复制子的建立 

A.建立能够稳定表达NP,VP35,VP30和L蛋白的Huh7-4P细胞系的示意图。将含有GLuc和hygromycin基因的EBOV minigenome(EBOV-GLuc-Hyg)转入Huh7-4P细胞,通过hygromycin筛选构建成稳定的EBOV minigenome复制子。 

B.转入EBOV-GLuc-Hyg的Huh7-4P和Huh7-L细胞,用hygromycin进行三周筛选后用结晶紫染色。 

C. 转入EBOV-GLuc-Hyg的Huh7-4P细胞上清中的GLuc活性。